近年來,安慶師范大學在思政課建設中以“講深、講透、講活”為目標,不斷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與實效性,堅持善用“大思政課”培根鑄魂,積極探索將大別山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,開展“紀念館里的思政課”“行走的思政課”等活動,不斷拓展“大思政課”育人格局。
著眼“講深”,強化教學研究。學校始終貫徹“做研究是把思政課講深的重要基礎”這一基本理念,堅持教學科研相結合,不斷夯實運用大別山紅色文化資源開展實踐育人的理論基礎。積極搭建研究平臺,學校先后成立了大別山革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、安徽紅色文化傳承創新中心、大別山革命老區高校聯盟、大別山革命老區教師教育“紅色園丁”協同培養基地等教學科研平臺。廣泛承擔研究項目,學校先后獲得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項目“高校思政課運用革命文化資源開展實踐育人研究”“紅色文化融入‘中國近現代史綱要’教學全過程研究”、安徽省社科規劃項目“從紅軍長征中學習運用六大思維能力研究”、安徽省高校教學科研團隊“擇優推廣”項目“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研究”等。注重研究成果,學校以大別山紅色文化資源為主題出版《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》等專著,發表相關論文10余篇。
著眼“講透”,突出理想信念。學校通過思政課程實踐教學和主題社會實踐相結合,建立課堂講授與社會實踐相融合的課程體系。一方面,依托大別山紅色文化資源,構建“兩個全員參與”的“思政課程實踐教學”和“思政主題社會實踐”相結合的大思政實踐教學體系,實現思政小課堂與生產勞動、社會實踐的有效融合;另一方面,通過開展紅色文化藝術課等系列教育實踐活動,涵養新時代師范生的教育情懷,激發師范生服務革命老區的責任擔當和“下得去、留得住”的決心。在思政主題社會實踐中,學生承擔課題“王步文資料整理研究”并創作話劇《王步文》,獲全國第5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戲劇一等獎。學校10余年先后派出7000余名師范生到鄉村學校頂崗支教,近70%的頂崗支教師范生選擇在基層就業,為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。
著眼“講活”,拓展實踐空間。學校堅持以“三全育人”綜合改革試點校建設為契機,以“理想·本領·擔當”為內核,以“修德明理·修智敏學·修行律己”為路徑,以“十大育人”體系建設為著力點,以陣地建設為抓手,貫通課內課外、線上線下、校內校外,著力運用好本土文化資源打造“3310”式思想政治工作體系,構建思政課建設大格局。加強館校合作,學校先后與安慶博物館等單位簽訂共建“大思政課”實踐教學基地協議。其中,“安慶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與葉篤正氣象科普館共建‘大思政課’實踐基地”項目獲教育部高校與“大思政課”實踐教學基地結對行動專項立項。加強資源研究轉化與運用,學校邀請安慶博物館、安慶市獨秀園管理處專家學者開展學術講座、巡回展覽等活動,與安慶博物館實行師資互聘。開展系列主題活動,學校組織學生赴葉篤正氣象科普館等場館開展“科學家精神”“教育家精神”“紅色園丁”等學習活動,把紅色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優質資源。
安慶師范大學“紅色文化育人模式創新與實踐”成果被安徽省委宣傳部評為“首屆安徽思政工作創新推廣案例”,并在安徽省思政平臺上推介;“現場考察 課堂展示 角色體驗——‘三位一體’紅色文化育人模式的創新與實踐”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。2023年,學校申報項目“安慶師范大學‘大思政課’實踐教學”工作案例入選全國以革命文物為主題的“大思政課”優質資源精品項目名錄。(李福華 余江舟)